长焦OAG上手使用指北

长焦OAG上手使用指北

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阴雨,总算在秋末冬初,迎来了连续的晴天,我的图谱OAG和导星相机也正好到了,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错和调整后,也成功的把自己的RC8配件升级到了完全体,即黑白+滤镜轮+OAG。那么正好由于在RC8上又用过导星镜也用过OAG,也可以比较客观的比较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。

首先,我使用的设备参数是:

主镜,RC8碳桶,无减焦,1600mm焦距

赤道仪:小熊谐波

主相机:图谱533

导星相机:图谱678M

OAG:图谱OAG

导星镜:60240导星镜

一、长焦用OAG会碰到那些问题

1. OAG视野里面的星点,必定是有缺陷的。我对于OAG内星点肯定不圆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,但是当第一次尝试“合焦”后,看到导星画面里面的星点,内心是崩溃的。这能用?RC作为双曲面反射镜,虽然没有色差慧差,但是由于存在场曲和散光,而OAG的取景又必然是在边缘,实际呈现在画面中的星点可谓是千奇百怪。比如“鸽子状”,“十字架”,“哑铃”,当然还有虚焦的“甜甜圈”,而且甜甜圈还是各种意义上的不对称,比如亮度,比如形状。所以,要用OAG必须得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导星。

2. OAG怎么对焦?既然星点稀奇古怪,那么怎么去判断合焦,就变成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,而我也查了一下,好像也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。仅从自己经验来说,大致方法如下:

   1)先判断大致的合焦范围,由于卡式镜的虚焦必然出现“甜甜圈”,那么这就是非常好的判据,开始出现甜甜圈的范围之内,必然是合焦区域,当然这个内部区域肯定比较大,但是至少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范围。

   2)一旦进入了合焦区域,由于星点的不规则,PHD2或者半宽计算出来的结果,肯定永远在一个固定的数值飘动。通过星点大小判断合焦已然是不太靠谱的。一个方案是通过看峰值大小,如果合焦的比较好,那么星点的峰值肯定是相对较大的,这样也比较容易去判断中心。还有,就是人工看星点形状,避免星点过度的在某个方向拉长,或者出现多个波峰。为什么不能是一个拉长的星点,因为我一开始以为这样合焦了,但是由于导星选择质心的范围变成随机的一长条,最后主相机拍摄出来的图,就像下图一样拉长了,而且粗看根本看不出。

   3)导星开起来,长曝一张看一下拍摄星点,这样可以反过来验证导星效果如何。如果星点拉长了,那么就得重新对焦。

3. 导星参数需要针对性地修改。这里先感谢群里的大佬们对的指导,我用的PHD2导星,切换OAG导星实际上需要进行非常多的参数修改。除了相机像元和焦距的修改以外,还需要:

   1)关闭质心检测,因为实际星点不是圆的,没法做质心计算。开着必然报质心丢失的错。

   2)修改导星校准步长和步数。因为焦距拉长了,导星镜的一步对于OAG的画面太大了。如果还是按照导星镜的步长设置,没几步星点就跑出合理范围然后报星点丢失了。

4. 如果是无人值守的情况,拍摄用的滤镜必须得是齐焦的,也就是说,要么只拍HSO,要么只拍LRGB,而无法LRGB和HSO混着一起拍。举个例子,如果滤镜的合焦距离不一样,那么必然要移动调焦器,而导星相机的合焦点是跟着相机一块动的,那导星相机就虚焦了。所以如果不能再换滤镜的时候去调整OAG的相机和焦点,那么还是最好一次都使用同一套齐焦滤镜。

5. OAG用的导星相机必须得和OAG的合焦位置匹配。这个在购买的时候必须反复确认。如果导星相机的像元位置和OAG合焦位置不匹配,那么你可能碰到合不上焦或者完全找不到星点的情况。

二、OAG和导星镜到底有啥不同

那么既然用同一套光学系统分别用OAG和导星镜进行导星,那么OAG到底有没有优势,我这里放两个GIF。两张GIF都是单张5分钟的长曝光照片的在固定位置下连续播放。

图一

想必大家都可能听到过结构形变不一致性,而OAG就是为了消除这个不一致性。那么这个不一致性是什么样的?这张图就是结构不一致性的最好体现。在导星镜下,RC8的镜筒由于与导星镜存在结构形变不一致性,被1600mm焦距放大后,导致长时间尺度下的变化。虽然在单张5分钟曝光里,可能影响并不大,但是在长时间尺度上,可以看到明显的星点漂移。(我并没有开抖动)而且运气不好的话,有几张照片会出现明显的星点拖尾。不过,如果焦距没有超过1000mm的话,个人感觉这个影响可能相机根本捕捉不到。

图二

在OAG下,同一个目标对的半个多少小时的拍摄图,可以看到,结构不一致性导致的星点漂移消失了。

在导星数据方面,由于焦距变长,分辨率变高,导星RMS误差从平均的0.8到1角秒降到0.5到0.8角秒左右。但是实际的星点大小,从计算结果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(甚至还有一丢丢不明显的上升)。推测是由于边缘星点本身的中心不确定性被OAG放大,以及大气视宁度非常差导致的。(拍摄的时候都是冷空气大活跃)。

总结

如果是追求更好的导星数据,那么OAG的导星数据会更好看。最重要的是,OAG可以直接消除导星镜和镜筒的结构形变导致的长时间尺度上,星点漂移问题。但是需要明确的是,相较于导星镜,OAG需要调试,限制滤镜使用,拍摄过程相对于导星镜复杂了不是一点。即使在1600mm焦距下,导星镜也不是说完全没法用。所以,如果是追求更完美的拍摄效果,那么OAG是一个必然选择。

最后,拿OAG的几个单通道快餐图做个结尾~

评 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