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31谐波赤道仪,追星者的好伙伴

EM31谐波赤道仪,追星者的好伙伴

作为天文爱好者,仰望星空是我们的日常。

遇上晴天,出摊打野,邂逅千万年前的星光;

天不作美,透过云缝,看看日月行星也是极好。

如此之来,一个便携、易用且可靠的赤道仪,便至关重要。

2020年,谐波赤道仪抓住了这一市场的痛点,横空出世。

2021年,国内厂商纷纷加入战场,这是爱好者们喜闻乐见的一幕。

2022年初,我拿到了EM-31谐波赤道仪,并进行了几次拍摄和观测。

前2个月,就想和大家分(炫)享(耀)一下这款谐波的使用感受,因为南方春天一言难尽的天气,没了下文。

就在前几天,听闻EM31 PRO即将面世的消息(据说在7月份),看着手中似乎不再香喷喷的EM31,这篇文章就这么诞生了。

      

1. 个人结论

先把个人的结论放在最前面:

EM31是一款很优秀的谐波赤道仪,虽说仍有些许不足,但绝对是瑕不掩瑜

实测本体重量3.5kg(碳纤维脚架重量2.5kg),仅一个手掌大小,可轻松放入背包中;组装便捷,2分钟内可轻松完成水平调整、赤道仪以及主镜的全部安装;同时,纬度调节座可作180°调整,调整至90°时可作为经纬仪使用。

精度上,搭载小型APO,3级左右风力,导星误差约0.8到1角秒;搭载2000mm焦距的C8、整套设备7kg,存在视宁薄云影响时,导星误差在1到1.5角秒间。

使用它了进行深空、日月、行星的拍摄,都有很好的使用体验。

2. 实战体验

首次出摊:轻量级测试

本次测试设备:锐星ACL200+ASI2600,30/F4导星镜+120mini导星相机

春节前拿到EM31,苦等了个把月,才在3月份有了一次出摊打野的机会。由于事先没有准备,笔者的70sa正在返厂中,因此带上了轻便的摄星镜头锐星ACL200。

到达出摊点时,已接近午夜,我选择的拍摄目标,是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不久的天蝎座星空调色盘,ACL200+ASI2600的组合,刚好能装下调色盘的主要区域。

EM31的组装非常容易,整套设备从搬下车、组装、对焦、对好极轴、开拍,仅用了10分钟左右,既省时又省力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谐波赤道仪的特性,几乎不用考虑设备重心和平衡的问题,这大大提升了打野的稳定性。

在3级微风的影响下,导星误差大多时候在0.8到1.2角秒之间徘徊,算不上非常优秀,但也足够打野使用了。

这套总重量只有4kg左右的设备,对于EM31而言,似乎有点大材小用。临近日出的时候,才想起给他们来一张合影。

顺带一提,谐波赤道仪,除了能节省开拍之前架设设备的时间和精力,还能在“身心俱疲”的收摊时刻,让你不用搬着几十斤的器材跑东跑西,大大提升了出摊体验。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这次打野拍摄的调色盘,也有幸获得了的巡星客的每日一图。       

第二次:常规设备测试

本次测试设备:裕众70SA+ASI2600,OAG+120mini导星相机

第二次设备的测试时在4月初的清明假期,带着裕众70SA来到了城郊4级光害的山上。山间的天气真时瞬息万变,前1小时还是晴空万里,后1小时就满天是云、原地翻车了。

虽说天气翻车,但在半小时内,却获得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导星数据:在将近1小时的时长中,导星曲线的表现近乎完美,整体的误差达到了0.53角秒!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不少传统的蜗轮蜗杆赤道仪,大大地超出了我地期待,刷新了我对EM31的精度上限的认识!

后面复盘,我认为这次精度的提高,很可能和OAG提升了导星精度、且所处的拍摄地时个山坳、几乎无风有关,这是导星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。

第三次:极端条件测试

本次测试设备:星特朗C8+ASI2600,30/F4导星镜+120mini导星相机

事后想想,此前的2次测试,似乎不太能压榨EM31的极限。于是乎,在自己家楼顶,又做了一次比较极端的深空尝试。

测试的位置是在我家楼顶,光害6-7级,当天正值农历十七,阵风4-5级,并且选取了行星状星云M57作为测试对象,设备的力矩较大。

使用的主镜是星特朗C8,以及30/F4导星镜(考虑到2000mm外加严重光害条件下,OAG大概率会找不到星点),整套设备重量7kg,主镜焦距达2000mm,这个焦距下,星点轻微的拖线或者变形都将一览无遗。

这样的测试环境和条件,对于任何一款谐波赤道仪,都是比较严苛的,也让我对EM31的表现捏了一把汗。       

测试结果,风力不大的时候,导星精度在1角秒到1.5角秒之间徘徊;

而风力增大时,赤纬轴开始跳动,然后赤经的误差也跟着加大,误差达到2角秒左右。

在1分钟的曝光时长中,50%左右的照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星点椭圆或者拖线的情况。

(由于主镜是不带平场的C8,所以边缘星点慧差严重,属于正常情况)       

随后,我将目标更换为另外一个行星状星云M27,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       

        

事后想想,这样的测试对于任何谐波赤道仪都不太公平,毕竟谐波为轻便而生的三脚架,在抗风上确实比较吃亏;而薄云本身,对导星精度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。

很期待这阵梅雨过后,找个良好的天气和环境,使用C8再做一次测试,看看EM31的极限究竟如何。

3. 不足之处

再来说说,对我而言,EM31使用上的不足之处。

首先,是EM31的信号输出口,使用了8mm的micro usb接口,在使用过程中,发生过几次接口松动导致赤道仪连接中断的情况。虽说可以通过鸠尾槽处的USB接口桥接,或者通过wifi控制避免,但还是希望在接下来的EM31 pro中能改善这个设计。

其次,碳纤维三脚架只能进行3cm左右行程的调整,并不能像摄影三脚架一样,整节拉开或缩短。这点或许是考虑了脚架的刚性。但同时,也带来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,比如在高低落差较大的位置难以调节水平、风大的时候希望降低脚架高度等等。

4. 感受

EM31除了能在出摊时省时省力,另外个重要的意义是,很大程度地增加了我到户外进行观测拍摄、调试设备的意愿。

不管是搬砖下班满身疲惫,还是夏日炎炎烈日当空,只要有天气,我都很愿意带着它到楼顶,看看太阳的黑子,观测月面的山谷,记录行星的变化,浅尝深空的壮美。

感谢科技,感谢谐波赤道仪,缩短了我们与星空的距离。

另外,就在这篇文章编辑完成的时候,EM31 Pro正式官宣

评 论